回顾过去一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叠加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但当时钟摆向2023年,在各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之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指标均有了回暖迹象,经济复苏的势头正在逐渐加强。
据Wind数据显示,3月16日有52支个股获券商买入评级,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获瑞银、华泰、光大等7家券商评级、目标价涨幅高达82.84%,均位居个股第一。
保险业作为一个可选消费,更加受益于复苏基调的确立,良好的宏观环境为其估值修复带来了强劲动能。资本市场往往会先于市场反映,自2022年11月开始的修复行情很大一部分支撑动能正是来自于此。近几个月不少保险股曾回到1倍市净率以上,但笔者认为这仍然低估了优质险企从底部向上生长所拥有的弹性和想象空间。
龙头险企中国平安于近日发布了保险业第一份年度财报,其中隐藏的一些线索值得细细品味。
一、综合金融平台保驾护航
正如上文所说,2022年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光景,尤其对于保险业而言,外部冲击宏观环境的冲击叠加内部改革持续深化带来的阵痛,对于险企经营而言困难重重,但平安仍然交出了一分极具韧性的业绩。
先来看看几个核心财务数据。2022年,中国平安实现总收入11,105.68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营运ROE达17.9%;净利润1,074.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74亿元。
利润端无疑是此次业绩的首个亮点。其中,2022年,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0%至1,326.36亿元,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的89.4%。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
遵循“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经营理念,平安打造了一套以平安金融主账户为切入口,从各类场景中挖掘客户需求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客户可以获得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平安不同业务彼此协同扩大客户规模,同时也让客户对于平安产生更高的粘性,进而带来更多利润增长点。即交叉销售、交叉服务有助于平安业绩从“客户数量、单个客户利润”两个维度实现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1%至近2.27亿,全年新增客户2970万。其中,有9020万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占比达到39.8%。
与此同时,平安的客户财富级别越高,持有的合同数量就越大,所带来的价值也就越高。其中,高净值客户客均合同数20.65个,远高于富裕客户的3.97个、中产客户的2.54个以及大众客户的1.93个。
此外,综合金融模式强化了平安旗下公司矩阵整体协同抗风险的能力,即在某些业务短期业绩数据不振的情况下,其他业务可以顶上维持集团整体稳健发展。
比如,2022年平安的寿险业务承压,但产险表现突出,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同比增长10.4%;车险业务品质大幅改善,综合成本率95.8%同比优化4个百分点。此外,平安银行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
可以说,综合金融模式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时”,是平安过去能够持续穿越周期的重要保证。
二、寿险改革迎来曙光持续向好
寿险改革的核心在于“4渠道 3 产品”战略不断推行。
其中,代理人渠道改革在此次年报中有着突出表现。
在代理人渠道“减量提质”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代理人队伍结构有了进一步优化。其中,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新增人力中“优 ”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但这向好趋势并未结束。
据悉,平安的代理人转型升级计划在2022年底已覆盖集团旗下所有营业部,开始试点超过12个月的营业部比例在2023年3月将达到65%。而根据经验,营业部改革与人均产能改善之间存在12-18个月的时间差,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才是平安代理人队伍人均产能的高点,即使还有少量代理人数量降低,但是人均产能的提升足以覆盖相应的负面影响,也是后续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提升的关键。
新银保、社区网格化以及下沉等三大创新渠道也有着不少亮点。
其中,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对于当期的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度大大提升,背后少不了规模超过1600人的新优才队伍的共同努力,这一批以"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三高"寿险代理人队伍体现了平安对于专业性追求的决心。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直言,新银保渠道未来五年有望成为平安寿险的主要渠道之一,与传统个险代理人渠道并驾齐驱。
另外,截至2022年末,平安寿险社区网格化模式已经在25个城市推广,形成了近8000人的高素质队伍,相关“存续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4个百分点。下沉渠道方面,平安寿险已在7个省份进行试点。
产品方面,平安寿险继续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医疗、养老需求进行产品升级。随着“保险 健康管理”、“保险 高端养老”及“保险 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落地,产品端改革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但仍需要针对不同客群核心需求不断进行细化,以更加丰富d多样的产品体系挖掘客户价值。
在此次业绩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表示,在寿险改革逐步显效等因素支撑下,预期寿险一季度和全年新业务价值将实现正增长。
最新寿险保费数据从某种程度已经反映了这一趋势。
今年前两个月,平安人寿合计保费收入1353.1亿元,同比增长5.06%,与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同业相比,不仅增幅位列行业第一,且是全行业唯一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的公司。
随着改革成果不断落地,平安的寿险业务深蹲已经完成,今年向上高高跃起值得期待。
三、中国版HMO打造医疗版的“联合健康 拼多多 美团”
若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量平安这样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的行业巨擘,仅仅看寿险业务是不够的,乃至其整个综合金融业务板块都不能全面描述其前景,医疗才是平安下一个十年的最大看点。
对于医疗健康这样一个万亿蓝海市场,诸多行业巨头都在参与其中,但笔者始终认为平安大概率会是最先成功突围的那个,本质上在于其提出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具备的独特优势。
平安的“管理式医疗模式”以“HMO 家庭医生 O2O”为核心,实际上是在美国联合健康的模式基础上做了本土化的升级。正如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表示的那样,平安的“管理式医疗模式”有点像“联合健康 拼多多 美团”,联合健康是到店、拼多多是到线、美团是到家,平安比到家更进一步,到家里提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可以看到,平安想要提供的是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并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同时解决了“钱从哪儿来”、“服务谁提供”等行业核心痛点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行业分工高度细化,医疗产业链涉及的相关主体愈发复杂和多样化,如何建立一个完善且能够自循环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从而使整个医疗服务供应体系变得有序,无疑有利于社会整体降本增效。
平安拥有2.27亿的个人金融客户,对于几乎任何一家医疗服务供应方来说都是不可错失的“大客户”,进而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医疗服务机构、人员进入其中,而高质高量的医疗供给又会对个人金融客户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和粘性,由此形成的正反馈会有助于断扩大其建立的医疗健康生态圈。
截至2022年末,平安拥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4.5万人,自有三甲级医院6家,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2.4万家。
与此同时,医疗健康生态圈对于金融主业反哺明显。截至2022年末,平安约有64%的个人金融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且这类客户往往能给集团带来更高价值增量,其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3.41个以及5.45万元,分别是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金融客户的1.6倍、3.0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医疗健康生态圈的不断扩大,对金融主业的正向作用会进一步涌现出来。
四、结语
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短期以及长期视角,再度审视平安的估值修复逻辑。
宏观环境转暖为险企业绩修复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氛围,而作为寿险行业改革的领头羊,平安领先于同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果,并已经得到了市场数据的初步验证,
第二,平安已经运作成熟的综合金融模式为集团稳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本盘,叠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扩张,想象空间正在逐步打开。
总的来说,保险行业迎来了近年来最好的业绩和估值修复窗口,像平安这样能提前布局的优秀险企大概率会优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