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
3月2日,蔚来(港股)大跌13.17%,股价最低下探至68.7港元,创下港股上市以来新低。
前一天(3月1日),蔚来披露了2022年财报,其中第四季度营收低于市场预期。董事长李斌表示,“今年一季度压力很大”,但他对今年销量翻倍增长有信心。
李斌压力大是短期现象吗?可能不是。
一方面,蔚来深陷亏损泥潭难以自拔,与盈利目标似乎渐行渐远;另一方面,特斯拉、比亚迪、传统车企“咄咄逼人”,蔚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销量。
李斌曾自信表示,“蔚来实现盈利的时间会比特斯拉快”。
现实却很骨感。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蔚来分别亏损233.3亿元、114.1亿元、56.11亿元、105.7亿元、145.6亿元,近五年合计亏损654.81亿元。(附注:单位均为人民币)
2022年,蔚来销量为122486辆,按去年亏损金额估算,每卖一辆车或亏11.88万元,接近12万元。
李斌的目标是,“希望在2024年盈亏平衡”。但从业绩变化看,公司去年亏损规模创下2019年来新高。
蔚来一直难以扭亏,为啥?原因之一是研发、销售费用投入较多。
以2022年为例,蔚来的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05.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1.39%;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08.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2%。
这两块费用合计占营收比重为43.39%,这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重视用户体验是蔚来的标签,为了维系用户公司需要不断把钱投入在销售和服务上。同时,造车新势力对技术也比较重视。
在蔚来看来,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可能会改善车企的盈利数据。以动力电池为例,它占据了纯电动汽车40%以上的成本,进一步又得看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变动。即使近期碳酸锂价格有所下跌,价格能否长期走低,业内存在争议。
对于蔚来来说,公司业绩亏损能否收窄,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能不断下跌。
值得一提,蔚来烧钱的地方不止在造车上,还包括建设换电站和搞手机项目。
蔚来计划2023年在全国新增1000座换电站,背后的意图是通过建设便捷的基础设施促进中小城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另外,在2022年蔚来就宣布搞手机项目,今年2月份有网传消息称蔚来手机年内上市,并定位于高端产品。
蔚来的竞争对手有四类,一是国内龙头比亚迪,二是国外龙头特斯拉,三是传统燃油车企,四是造车新势力同行。
比亚迪在销量数据上一起绝尘。今年2月,比亚迪销量为19.36万辆,同期蔚来销量为1.21万辆,前者约为后者的16倍。
传统燃油车企在转型方面比较有“野心”。例如,吉利推出了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加码新能源赛道;上汽集团推出新独立运营品牌“飞凡汽车”后,又推出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长安汽车拟在2023年发布阿维塔首款轿车产品;赛力斯“深度绑定”华为……
特斯拉的优势之一是拥有较高的毛利率,于是它率先在年初掀起了价格战。之后,问界、小鹏等品牌相继跟随降价。
李斌曾公开表示,蔚来汽车绝不降价。然而,行动似乎与言论相反。今年2月份,网上传出蔚来开启降价促销。有观点评称,蔚来拟用“优惠”包装降价事实。
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发展得比较好,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9%以上,且销量暂居造车新势力榜单第一位。理想的最新目标是,“2027年公司能在2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占据35%的市场份额”。
反观蔚来,作为最新成立的一家造车新势力车企,近年已经掉队。2020年,蔚来的销量高于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车企,排名第一。到了2022年,蔚来销量低于哪吒和理想,排名第三。
一般来说,高企的经营成本需要强劲的销量来覆盖,否则难以实现盈利。如今,蔚来面对四类对手竞争,公司管理层需要施展出经营智慧。
或许是蔚来没能给投资者强劲的信心,自2022年6月份涨至199.2港元后,该公司便进入了下跌通道。当前收盘价70.1港元与昔日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达64.8%。
短短十个月时间,蔚来股价腰斩,你们认为跌出投资价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