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来到ESG会客厅,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新蓝筹运动有没有可能卷土重来?
大家都知道,在资本市场,“低估”一直都是“中字头”上市公司的标配。
被低估的国有资产
根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263家央企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沪市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54.89%和61.55%,但其合计市值仅占沪市公司总市值的四成左右;沪市央企整体市盈率约8倍,明显低于市场整体约13倍左右的估值水平。
其中,不少发展稳健,质地优良的央企股价早已经大幅跌破了净资产的价格,这些股票主要集中在金融,石油,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
我们不妨看看六大银行:工商银行股价是4.3元,对应的市盈率是4.23倍,市净率是0.5;农业银行股价2.88元,市盈率4倍,市净率0.46;建设银行股价5.62元,市盈率4.42,市净率0.53;中国银行股价3.16元,市盈率4.11,市净率0.46;交通银行股价4.76元,市盈率3.88倍,市净率只有0.43;中国邮储银行4.47元,对应市盈率4.83倍,市净率0.61。
很明显,六大银行的市盈率平均只有4倍左右,而美国的银行市盈率可以在10-20倍间。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六大银行的大股东不是**汇金就是证金公司,不是财政部就是地方国资,就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的核心金融资产如此被低估、如此被交易,这如果是线下交易的话,早就构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
所以,难怪最近监管部门屡屡就国有上市公司和央企估值问题开始表态。
上交所的一把火
我们看到,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而且“点名”国有上市公司。12月2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制定完成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涉及央企上市公司的主要举措有三方面:一是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第二是服务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第三是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里面明确提到“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这对于市场来讲,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受此影响,12月5日开市“中字头”央企股全面爆发,中字头概念指数涨幅高达4.61%,在全市场所有概念板块中涨幅第一,涨停个股达到9只,像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
其中,中国交建从11月启动以来,涨幅已经达到46%,同期,中国武夷、中国联通的涨幅分别达到70%、55%。
可以说,中字头个股在二级市场上迎来“高光”时刻。
新蓝筹运动
其实,类似的高光时刻,在2017年三季度也发生过,上交所当时正好发起新蓝筹运动。
新蓝筹运动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新经济,另外一个是新蓝筹。所以,就出现了一波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年初的“二八行情”。如果大家还有记忆的话,当时的领头羊就是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
当时,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不断反复走强,带动指数走强,但大多数股票同期是持续回落的。但是很可惜,新蓝筹运动出师未捷。因为到了2018年1月份以后,中美发生了贸易战。不仅中国股市下跌,美国股市也暴跌。那一波一下子从3578点跌到了2440点,大家都深度套牢。
从此之后,新蓝筹运动就再没有人提起了。温故知新,回顾这段历史,再联想到上交所的最新表态,我们对新蓝筹能不能卷土重来,其实是可以乐观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