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日历,一年又快过去了。总结了今年申购的新股,发现中签率居然比往年下降了不少,倒也在意料之中。前天在某炒股论坛里看到有网友贴了一首打油诗:
休言打新收益高
中签才算真英豪
人人都抢愈难抢
索性清仓盼彩票
话糙理不糙,可谓道尽今年以来打新朋友们的个中心酸。就以往来看,打到新股基本就意味着两三倍的涨幅,一年坚持下来也能获益不少。对于渴望股海淘金又不愿意冒大风险的保守型股民来说,打新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今年年初实施打新新政后,申购新股不需要提前冻结资金,而是实行“货到付款”,即申购时不需要冻结全额申购资金,有幸中签后再去缴纳申购款。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中签概率。好比本来有100个人抢1个苹果,但必须在账户里凑够1个苹果的钱才能开抢,可能仅有10个人正好在开抢当天能凑足;现在则是只要想抢就可以开抢,等抢到了再把钱凑齐。这样抢到苹果的概率就从1/10瞬间变成了1/100。
这还怎么玩?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得静下来,先平复一下心情,梳理一下思路。首先想想:
我们为什么要打新?
有旁友讲:打新中签率这么低,我就不去抢了嘛,等新股上市了再去买。但是旁友侬帮帮忙,等你买到上市后的股票,价格翻了多少呢……
图1:2016年以来新股IPO上市平均收盘涨停天数、一字涨停天数
这张图是今年1-8月新股发行上市后的涨停天数,平均超过10天。那么打新与不打新的区别就在于:打新的申购价格是这么多天涨停之前的价格,不打新而是等上市后再买的价格就是这么多天涨停之后的价格……
到底差多少?
图中显示,政策规定,IPO上市首日涨停限制为44%,后面都是10%。假设一只新股申购价格10元,上市后经历10天涨停,那么10天后打开的价格就是:10乘以(1 44%)再乘以(1 10%)的9次方,约等于34.95……
言归正传,搞懂了大家为什么都抢着打新,就要直面我们的问题:打新中签的概率太低。
正如开篇讲到,本来打新成功率就比较低,再加上今年新政降低了门槛,大大增加了打新参与的分母,中签几率更是渺茫。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
如何提高打新成功率?
其实,新股发行分为网上配售和网下配售。网上配售的对象就是我等普通散户,网下配售又分为三类:
A类:公募基金、社保基金
B类:企业年金、保险
C类:个人等不属于A、B的其他投资者
看来我等小散除了网上打新,还可以凭C类身份进行网下打新!
且慢,详细看了下规定,发现C类中虽然包含个人,但起码要求是:在相应发行市场连续20天平均持有1000万市值……话说我要是有1000万我还需要亲自炒股吗……
再看,发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A类中的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大家都熟悉的东东,而且政策规定,A类获配数量占网下实际发行数量的比例不低于40%,是网下获配率最高的:
图2:2016年以来14批新股IPO网下配售率
图中显示,A类配售率均高于B、C两类。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公募基金来间接打新,可以提高打新的成功率,分享新股的成长红利!
行文至此,问题也解决了一半,另一半就是:
如何挑选一只靠谱的打新基金?
由于公募基金参与打新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各类打新基金也层出不穷。在这里向大家斗胆推荐一只:
(敲黑板 划重点——)
汇添富新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001816(A类)
002164(C类)
发行日期:2016.11.28-2016.12.16(具体发行日期以公告为准)
该基金专注打新策略,以期通过新股申购获得较为客观的超额收益;同时又采取优质债券 底仓股票的配置,追求资产的中长期稳健增值。之所以此时隆重推出,原因有三:
一、IPO提速提质,打新正当其时
今年6月以来,IPO悄然提速,提供了充足的新股发行数量;数月以来,监管机构开展IPO排查等行动,进一步规范IPO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等行为,大幅提高新股发行质量。如此一来,新股发行的数量、质量都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图3:2016年以来新股IPO发行只数及募集资金总额
二、精选优质债券,力争中长期稳健增值
既然配置了债券,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汇添富的债券管理能力。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汇添富的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最近三年在前十大基金公司排名前三:
图4:前十大基金公司近三年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
有了这样的优秀团队通过债券投资来为打新基金保驾护航,还有什么担心?
三、底仓股票力争成长好、波动低
前文已介绍过,公募基金参与网下打新,需要满足一定的资金条件。这些底仓资金怎么操作,也关系到基金的净值。除债券外,此基金也会灵活配置一些中长线布局的优质股票。汇添富始终坚持“长期投资致胜”的理念,在选股方面更是可圈可点:过去的一、三、五年,汇添富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位居前十五大基金公司第一。简直厉害了我的哥!
图5:汇添富权益类基金过去1、3、5年净值增长
讲到这里,各位打新屡屡不中的看官是不是豁然开朗了呢?打新中签几率基本类似买彩票,如果想提前锁定新股、分享成长红利,打新基金是更有把握的选择。既然要选基金,当然请认准“选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