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谁,每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流沙。因此,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潜意识里往往会或多或少、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伦理上,儒家经典曾被长期奉为圭臬;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态中,则往往是外儒内法。事实上,这在某些银行的经营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往往以结果为导向、绩效考核分明。
外儒内法如施行得当,固然是一种务实、高效的理念;但若缺乏客观、公正的考评机制支撑,只以一时“业绩”论英雄,那么也可能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甚至焚林而猎、涸泽而渔,以牺牲长期或整体利益为代价,图个人一时的“业绩”突出,并以此飞黄腾达。在这种思维里,就像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那句“名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又或是在后续个人的“发展中来解决问题”。
但投机取巧或能蒙蔽一时,长期数据终将还真相于大众。
据《南方都市报》、《中国基金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经与平安银行方面沟通了解,该行信用卡中心原总裁刘显峰已确认被调查。
同时,刘显峰虽非董事长、行长级别的银行最高层级管理者,却因之前在浦发银行期间、一段时期内的业绩,而在银行的零售、信用卡业界颇为出名。
但机构之家分析其长期业绩数据发现,刘显峰作为内业的信用卡“悍将”是被误读的,业绩或名不副实、盛名之下颇有投机取巧之嫌。再结合本次被调查的事件,不知平安银行是否也会后悔,当年聘其入职、并非明智之举?
刘显峰被调查或与浦发银行期间问题有关
事实上,刘显峰曾先后负责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尽管目前尚无权威部门公布具体情况,但据《北京商报》等部分媒体消息,刘显峰被调查、或与之前单位期间问题有关。
为了一探究竟,让我们先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14年初。
时任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的刘显峰,被调回总行、担任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而在银行系统,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并非一般的部室总经理,往往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职位。
浦发银行在业内曾以对公业务见长,而属于零售的信用卡业务则是该行的弱项。即使在普遍重视零售业务转型的当下,根据2024年中报数据,浦发银行贷款总额为5.31万亿元,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3602.46亿元,占比也仅为6.78%。
同时,两者业务性质的差异,也使得在人员要求及管理上大相庭径。
面向企业的对公业务,更多的是一种具有规模效应的“大、优、高、主”业务,业务办理相对复杂、人均管户规模大,对于信贷业务人员的培养、要求相对更高,也往往具有银行“正式编制”;而属于零售的信用卡业务更多的是一种偏向“长尾”端的业务,业务办理相对简单,一线更侧重于走街串巷、扫楼驻点,对于人员要求的重点是营销技能,故而除部分高阶管理层,多为外包人员。
信用卡业务、人员的这一特点,使得信用卡中心相对而言自成体系,并具有更多的业务部门属性、而非纯粹的管理部门。作为信用卡中心的总经理,如经营得当,一方面容易对内“出业绩”;另一方面在与外部的催收公司、委外律所、资产管理公司、外包公司等供应商的业务往来合作中,拥有相当的话语“权限”。
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中心总经理,刘显峰恰恰是在这一岗位上,因一段时期的“业绩”而在业内名声鹊起;但也可能因这段时间的手中“权限”,而迷失自我、越过了红线。
首先,在“业绩”上,从刘显峰开始任职的2014年、到阶段性的2017年,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业绩增速远超绝大多数同业。
信用卡“贷款余额”从2014年末的591.32亿元、增至2017年末的4183.47亿元,短短数年从“1”至“7.07”;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从2015年的1156.00万张、到2016年的2758.31万张、再到2017年的4116.52万张,实现了“三连跳”。
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业绩”,刘显峰在业内一战成名、奠定了“江湖地位”。并于2017年2月,升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
刘显峰负责浦发银行信用卡、零售业务期间业务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万张;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其次,在“业绩”上“功成名就”的同时,刘显峰在“权限”的自我管理上,就目前消息来看、却可能出了问题。
刘显峰在升任零售业务总监后;又于2020年9月回到了北京分行担任行长。之后于2021年离职赴任平安银行,担任该行的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2023年3月,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再正式出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
目前已有消息指出,不仅刘显峰本次被调查,可能事出于浦发银行任内;而且其离职可能也与之有关。
由于信用卡中心的部门及岗位特殊性,需要与催收公司、委外律所、资产管理公司、外包公司等外部机构“打交道”,刘显峰及其团队成员或涉及与这些供应商的往来问题被浦发银行内部调查举报、批评处理。
注:上图为部分网络消息截图。
尽管上述网络消息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我们也对其真实性持保留态度。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信用卡中心的部门及岗位存在特殊性,这一背景情况、使得上述网络消息的真实性也确实不能被排除。
被误读的信用卡“悍将”或名不副实,或有投机取巧之嫌
刘显峰如确实存在违法违纪问题,自有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在具体情况没有公布之前,我们不妄作猜测。但在业务层面,经分析其长期业绩数据发现,刘显峰作为内业的信用卡“悍将”业绩或名不副实,盛名之下颇有投机取巧之嫌。
正如前所述,刘显峰从2014年开始、负责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数年后的2017年、该行信用卡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达到了“巅峰”;刘显峰也因此而“一战成名”,奠定了业内所谓信用卡“悍将”的名声。但其后续业绩,却一言难尽。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真正的“悍将”应该屡战屡胜,至少也应是胜多败少。可从直观的长期业务数据来看,刘显峰却恰恰相反。
在2017年之后,不论是在浦发银行还是转任至平安银行,其业绩不但告别了以往那种遥遥领先的“高增长”,反而在主要的股份制银行中时常增速垫底。
信用卡的“累计发卡量”尽管也是一项业务指标,但众所周知,由于一人多卡、人情办卡及信用卡消费情况的差异,其实该指标很难衡量信用卡业务的真实发展质量;故而,信用卡的“贷款余额”指标,相对而言、更能有效衡量信用卡业务的实效。
在浦发银行期间:
为直观简洁起见,机构之家将2014年至2020年刘显峰负责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零售业务时,七家上市股份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进行对比。
以2014年数据为基数“1”;那么由下图可见,浦发银行由“1”增至2017年的“7.07”阶段,该行的业绩增速遥遥领先其它同业,刘显峰也“一战成名”、并以此晋升为该行零售业务总监;但此后的2018年、至刘显峰离职前的2020年,该行的业绩增长就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开始下滑。
刘显峰任职浦发银行期间主要股份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势一览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同一个人、同一项业务,刘显峰在浦发银行期间,信用卡业务前半段的“领先”、与后半段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确保业务增长的平滑、可持续,本是银行最基本的经营要求之一。
银行系统确实有“冲时点”的现象,但这种“冲时点”往往是战术性、策略性的;幅度也相对有限,以免给后续年份造成太高的“基数”,影响后续“增幅”。业绩的“冰火两重天”之下,信用卡“悍将”名不副实,也让人对其真实的能力及曾经的“成绩单”产生怀疑。刘显峰的这种投机取巧或能蒙蔽一时,但长期数据终将还真相于大众。
在平安银行期间:
刘显峰于2021年,入职平安银行担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2023年3月,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又正式出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
平安银行聘任刘显峰,或许是看重了其在业内信用卡“悍将”的名声;但对于其真实业绩及能力的了解,或许真的一时失察了。刘显峰入职以后,该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也是一言难尽。
刘显峰任职平安银行期间主要股份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势一览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机构之家继续顺着之前的办法,将2021年各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作为基数“1”;那么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银行的业绩增势从“1”降至“0.76”。不但负增长,而且在七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中倒数第1。
即使考虑到新人入职的熟悉磨合过程,我们“人性化”地、仅考量刘显峰2023年初正式出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后的业绩。那么2024年中报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709.99亿元,相比2022年末的5786.91亿元,也下降了1076.92亿元;降幅高达18.61%,在上述行中又倒数第1。
刘显峰任职平安银行期间上市股份制行信用卡贷款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注:因浙商银行数据缺失,故未纳入。
不但业务增长垫底,资产质量也难言乐观。从2021年末的2.11%、到2024年6月末的2.70%,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也上升了0.59个百分点,在有数据可对比的5家主要股份制行中也并未见明显改善或领先。
其实,在刘显峰任职浦发银行期间,信用卡风险的上升也较为明显,“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末的1.47%,升至2020年末的2.52%。
至此,刘显峰的长期业绩数据已直观、简洁地摆在了读者们的眼前。这些数据、走势告诉我们,在业务层面、刘显峰信用卡“悍将”的业绩名不副实,盛名之下颇有投机取巧之嫌。再结合本次被调查,平安银行是否也会后悔,当年聘其入职、考虑有欠周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