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成功后,*ST东洋(SZ.002086)就毫无“隐忧”了吗?

  

股市究竟是为谁服务?

  

上任不久的证监会“新掌门”吴清用实际言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会上表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更好地服务投资者,从法律、制度、监管、执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他还指出,“在一个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场里,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证监会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总而言之,“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当下“重中之重”的核心任务。

  

当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仅仅是监管的要求,亦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

  

具体而言,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中小投资者诉求,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与中小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的上市公司会得到投资者的支持,获得在资本市场发展的稳定助力。反之,则不然。

  

但遗憾的是,这一民心所向的“任务”并未被部分上市公司认识到,这一点亦可以在一家“重新起航”的上市公司身上窥出。

  

2023年12月18日,st东洋发布公告,烟台市莱山区法院裁定批准公司《重整计划》,29日公告法院裁定重整计划执行完成。在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气氛中,2023年资本市场一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伴随大股东控制权之争的的大戏终于落幕。

  

然而,自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至今,已过去5个月,重整执行期限已满,st东洋的股价却令人堪忧,股吧里还充斥着中小股东的种种“怨言”。当初对外宣称的优化产业结构,将明显改善东方海洋经营,重整计划完成后,产业导入却迟迟未落实到位,网友戏称为为“忽悠式重整”?

  

2024年5月7日,东方海洋发布公告,烟台市正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议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增加临时提案,审议《关于修订的议案》在内的4项议案,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做了补充会议通知。《公司章程》(2024年5月修订版)将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事项列入了股东大会特别表决事项,同时“废除”董事/监事选举累计投票制,明显提高了换届的难度,再次引发股民热议,提出“看来车家还想继续控制董事会”“五矿都不想换届吗”等诸多质疑。

  

(图片来源:淘股吧)

  

重整成功,对于面临破产重组的企业而言,一般是利好消息。现如今,*ST东洋的重整成功却并没有彻底挽回中小股东的心,这是为什么呢?后续,*ST东洋又该如何重塑股东信心呢?

  

混乱“资本局”:谁在搅局?谁在贪婪?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

  

这对应到*ST东洋的“重整故事”更是恰如其分。

  

2022年8月,由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缺乏清偿能力,*ST东洋被债权人烟台市春达工贸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预重整。同年9月,*ST东洋进入预重整程序。不过,该公司的推进重整之路便不顺利。仅就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在公司举办的多次董事会上,就遭到了多达7次来自当时的大股东湖南优禾的反对票。

  

彼时种种阻挠之下,由五矿金通牵头成立的“表决权委托团”一时之间被视为ST东洋重整成功的的“救命稻草”。

  

2022年8月,*ST东洋包括东方海洋集团、车轼、朱春生、北京盛德玖富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名股东,同五矿金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五矿金通”)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在加快推进公司进入重整程序中,控股股东东方海洋集团资金占用问题也是其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此,2022年12月27日,ST东洋发公告,签订《债务重组与化解协议》进行债权债务重组。其中提到,五矿金通拟设立纾困基金并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公司纾困及(预)重整。

  

直至2023年12月底,*ST东洋重整投资人投资款13.54亿元到账,该公司才算是真正的重整成功。

  

据悉,*ST东洋此次重整投资公积金转增资本,原股东持股的绝对股数不变。不过,根据最新股权消息来看,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前的第一大股东湖南优化已经退居成第三大股东,而五矿金通则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26%,深圳前海国元基金则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81%。

  

(数据来源:choice)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T东洋重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实际上该公司仍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混乱局面。

  

2023年8月,*ST东洋曾发布公告表示,对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且披露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然而,重整完成后,股票于2024年2月7日登记至重整投资人账户,公司发布简式权益变动公告,五矿金通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8.26%,国元基金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0.81%,仍披露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据公司公告称,五矿金通以0.5元每股取得公司股份,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获取筹码的成本与市价存在巨大的差价,其投资行为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即按照其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算下来,其恐怕现在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然而,五矿金通却不愿意承担大股东应当承担的责任,令公司仍然处于无实际控制状态,这显然是一大值得深思的问题。

  

车家不让席位,五矿无所谓?

  

值得注意的是,重整完成近五个月,除五矿金通之外,其他重整投资人均未获得董事会的席位。

  

据东财choice资料显示,目前*ST东洋共有9位董事和独立董事,分别为黄治华、车志远、孙海滨、唐积玉、王帅、吴俊、李家强、于江、徐景熙。

  

其中,黄治华、吴俊在2022年五矿金通启动东洋重整便进入公司高管序列,两人又都曾都在四川西部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管,五矿金通曾经是西部资源重整牵头人,显然是五矿金通的代理人。

  

车志远、唐积玉等人则曾任原山东东方海洋的高管,苏海滨为东方海洋职工,李加强和徐景熙原来就是公司独立董事。从上述结构看,原实控人车家仍控制5个席位(3个非独立董事,2个独立董事)。

  

这也就是说,虽然股本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五矿金通拿下大股东的位置,但是至今仍未推动公司董事会重组程序,除自身之外,其他重整投资人均未获得董事会的席位。

  

(图片来源:choice)

  

有意思的是,在重整期间,原第一大股东湖南优禾曾多次发文质疑,五矿金通与原实控人车家利益勾结,阻挠其他股东进入董事会。如今看来,这种猜测似乎不无道理。在本次增加临时议案的董事会决议中,五矿委派的两名董事均投了赞成票,与前股东董事保持了一致行动,也印证了前面的猜测。

  

此次股东大会新增的《公司章程》修订议案,引发争议的主要有三项内容。将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列入特别决议事项,在股权比例分散的背景下,大幅提高了董事会换届的难度。同时,“废除”董事/监事选举累积投票制,意在加强大股东在选举事项上的优势。最后,增加了职工董事条款,职工董事的选任不经过股东会的选举,而由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产生,客观上为东方海洋“内部提拔”进行了制度安排。

  

前述制度性安排,维持现有董事会格局的意图颇为明显,客观上排斥其他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的权利,此举是否会引发其他股东的强烈反弹,以及监管部门的关注。

  

重整成功后,上市公司股东发生根本变化,董事会整体换届符合常规的商业逻辑,和东方海洋同期完成重整机会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均已完成了董事会的整体换届,重整投资人五矿金通选择继续放任前任董事会成员,与常规操作“背道而驰”。重整执行完毕以来,东方海洋股价持续下跌,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更是下滑50%,董事会历史的违规经营、近期的经营业绩难以向东方海洋的重整投资者和中小股民一个令人满意的交代。前任股东控制的本届董事会能否领导东方海洋业务走回正轨,赢回股民信心?

  

在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中,各董事会成员相互制约,便可以实现相对较为公正和透明的企业管理。由此,对于*ST东洋来说,若想要真正的实现重振旗鼓好,首先恐怕要解决地是“无实控人”“董事会混乱无序”的局面,进而实现真正的公正和透明的企业管理。

  

公司基本面:谁有想象力?谁在拖后腿?

  

*ST东洋成立于2001年,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起于水产养殖,后逐渐发展成为集

  

海洋事业部、大健康事业部的综合型创新企业。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主要从事海水苗种繁育、养殖,水产品加工,生物科技,保税仓储物流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和检测服务等业务。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继续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共同发展,加快推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双轮驱动、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财报来看,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ST东的业务结构开始加速优化——低毛利的海洋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务占比降低,高毛利的体外诊断试剂业务迅速崛起,进而促使公司焕发新的成长活力。

  

2023年年,*ST东洋海水养殖业务实现收入为8,809.63万元,同比下滑14.95%,占总营收比重为20.15%,较2022年同期占比有所提高;水产品加工实现收入为12,928.01万元,同比下滑18.52%,占营收比重为29.57%,亦较2022年同期占比有所提升;而检测费及试剂盒实现收入为19,475.38万元,同比下滑41.44%,占营收占比为44.54%,占比虽较同期有所下滑,但仍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来源:*ST东洋财报)

  

在重整投资经营方案中,*ST东洋表示:要做实、做精、做强现有海洋板块;继续深耕和大力发展精准医疗产业,并以数字化、精密化、高端化为导向,通过外延并购以及内生增长的方式发展壮大医疗大健康产业;打造海洋和医疗大健康双主业双轮驱动、可持续运营的高新科技龙头企业。

  

鉴于上不难窥出,*ST东洋的战略布局——即短期内,海洋产业做体量,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做利润;长期看,则有机会优化结构,做大做强体外诊断试剂。

  

而这些动作无疑也凸显出了*ST东洋的战略布局的准确性和执行力的高效性。

  

在海洋事业上,*ST东洋目前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该公司是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拥有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海藻遗传育种中心、海珍品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在资源、技术、科研、人才、规模、质量控制和品牌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体外诊断试剂上,*ST东洋将有望深挖行业发展红利。据悉,体外诊断是近年医疗行业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子行业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步成为规模显著的成熟产业。根据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243亿元,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62%。未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政府对医疗领域扶持力度加大,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

  

结语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的重整是一个多方利益的博弈过程。有的是想减亏,有的是想续命,有的是保工作,有的是救民于水火、保企于当地,有的是产业协同、借机整合,而有的则想的是火中取栗、刀口获利。

  

在*ST东洋这个“混乱”的资本局中,谁在搅局,谁在贪婪?谁想火中取栗,谁想保企于当地?皆一览无遗。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混乱的场面,中小股东是最为“受伤”的。

  

所以,对于*ST东洋来说,要想实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政策指向标任务,“重振旗鼓”只是第一步。未来,随着公司实现真正的公正和透明管理,基本面不断向好,关于*ST东洋中小股东的“春天”肯定会悄然而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1020906.html
重仓优势领域,特步国际(1368.HK)中报战绩有望大反转
« 上一篇 2024-05-10
奥赛康(002755.SZ):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下一篇 » 2024-05-10

相关文章